多項指標位居粵東西北前列!湛江召開全市衛生健康大會
2月18日,2025年湛江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召開,全面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和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全市圍繞高質量發展推進作風建設會議精神,總結回顧2024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情況,部署做好2025年重點工作。湛江市副市長何嘉旻出席會議并作話,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林兵作全市衛生健康工作報告,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志紅主持會議。
優質醫療資源持續擴容
2024年,湛江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74項重點任務全速推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數逐年進步,15項指數有提升、9項指數進位全省第一方陣,湛江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暨健康廣東行動考核中躍升至全省第七位。
在重點項目建設方面,近年全市累計投資174.7億元推動縣級以上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擴容提質,82個重點項目基本完成建設,全市醫療機構床位總數達到4.718萬張,比2023年增加624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達到6.67張,排名保持在全省前列。
據悉,全年完成固投20.61億元,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湛江市婦幼保健院(經開區院區),吳川市人民醫院、中醫院、疾控中心和遂溪縣人民醫院等6個項目搬遷開業,湛江市公共衛生醫院、湛江市港區人民醫院、吳川市婦幼保健院、遂溪縣中醫院等4 個項目部分科室搬遷啟用,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落成。
湛江優質醫療資源持續擴容,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全市三甲醫院數量達到7家,排名粵東西北第一位。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家高水平醫院年內開展新技術166項,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獲批“十四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腎病科獲批全國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項目。
全系統新增“十四五”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5個、省級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項目1個,省級中醫藥臨床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建設項目11個。新增引進醫學博士48人、碩士299人,新增執業(助理)醫師313人、注冊護士805人,醫護比進一步優化。
推出便民惠民新舉措
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過程中,湛江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承載力,持續推出便民惠民新舉措,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去年,5家“百縣工程”縣級綜合醫院胸痛、卒中、創傷中心建設通過國家或省評估認證。40.3%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國家推薦標準,達標數量排名全省第六位;86.8%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基本標準,超額完成年度創建目標。5個縣域醫共體被省衛生健康委認定達到“緊密型”標準。吳川市醫共體總院慢病管理案例入選2024年度全國“縣域慢病管理模式創新”推薦案例。
湛江率先在全省試行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一次掛號,閉環就診”服務,累計有20.9萬群眾享受掛號費減免服務。45家二級以上醫院實現檢查檢驗項目結果互認,群眾就醫更加便利。鄉村醫生“夜間巡診”服務積極推廣,全市共2001個村衛生站參與,累計服務村民約2.7萬人次。徐聞縣角尾鄉“電車醫生”助力本土旅游發展。霞山區打造“黨建+互聯網+新村醫”體系,打通群眾就醫“最后一公里”。
隨著“湛健通”小程序上線,群眾能在手機上實現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網上預約掛號、繳費等“一站式”辦理。湛江衛生健康信息化發展總指數在全國300多個地市級城市中排名第22位。194家醫療衛生機構接入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并與省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湛江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建設工作在粵東西北處于領先水平。
重點人群健康保障方面,全市0—3歲嬰幼兒托位總數3.9萬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5.5個,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托位建設目標。超額完成出生缺陷免費產前篩查、婦女“兩癌”免費篩查項目等民生實事,服務超過30萬人次。醫養結合機構增加至36家,“湛江市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增加至215家。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湛江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之年。湛江市衛生健康系統將把準發展方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推動資源向基層、預防和中醫傾斜,更好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保障和運行機制,更好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全力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轉載自湛江市衛生健康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