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少女,日韩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完整版,亚洲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首頁 > 部門導航 > 各鎮(街道) > 吳川市樟鋪鎮人民政府 > 工作動態

【鄉村振興】湛江吳川樟鋪鎮下村創新產業模式:強化集聚產業鏈全力提振鄉村振興

時間:2021-01-30 23:18:44 來源:湛江日報
【 打印 】



作者:歐丹丹

                                    在吳川樟鋪鎮下村,種植養殖基地員工抓起一頭獅頭鵝。(攝影:李忠)

                                  “種植+養殖”兩大支柱產業,托起鄉村振興聚集產業鏈

    “2020年受疫情影響,雖然一定程度上兩大扶貧產業受影響,但整體還是平穩的。1200畝水稻種植基地產量豐收,一共銷售出去300噸左右;另一個肉鵝孵化養殖產業,一度下跌到每公斤10元,如今市場行情漸漸上到每公斤22元,現在每天都有兩貨車到基地收購肉鵝。養殖戶和集體的收益一分都不少!”1月12日上午,在湛江吳川市樟鋪鎮下村,吳川市中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陳勝偉如是對記者說。

       據了解,吳川市樟鋪鎮下村是省定貧困村,由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對口幫扶。在2016年幫扶伊始,早早謀劃了創新產業模式,尤其是在接下來的5年期間,強化在集聚產業鏈上做深做大做強,在精準脫貧的同時也有效地向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陳勝偉告訴記者,參與肉鵝孵化養殖主基地和下游產業鏈(貧困戶養殖分基地)建設的貧困戶有13戶。養殖基地合作社優先聘用貧困農戶作為基地工人,有力地促進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為穩定脫貧提供助力;大力發展下游產業鏈(貧困戶養殖分基地),成立養殖服務中心,聘請專業技術管理人員負責指導、協助貧困戶養殖分基地的運作、保溫育苗、技術指導、動物防疫、飼料配送等后勤保障工作;合作社墊付貧困戶在養殖全過程中所需的成本資金(包括飼料、保育、疫苗、鵝苗等),并進行商品鵝的回購和統一銷售,解決了貧困戶養殖成本、養殖技術和銷路三大困境。據了解,該項目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在吳川市被大力推廣。

    “過去稻谷給別人加工,每斤要支出0.6元的成本。我們為了節省成本,準備投入690萬元籌建大米加工廠,把更多的獲利投入到村集體收益或村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陳勝偉表示,為拓展和加強糧食產業鏈,充分發揮下村耕地多、產糧多、合作農業基地多的資源優勢,投入扶貧資金和社會資金合計690萬元,2021年籌建下村村大米加工廠。項目以市場為導向,合作社和公司為龍頭,種植基地為背景,農戶為依托,實現產、加、銷一體化服務,促進樟鋪下村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該項目對推動下村糧食生產良性循環,做大優化產業結構及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促使糧食生產產業化經營有著促進作用和樣板示范作用。推動全村及附近鎮村進行優質水稻的種植,對促進農民增收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在吳川樟鋪鎮下村的種植養殖基地,員工在拾獅頭鵝蛋。(攝影:李忠)

                                              配套建設鄉村生態旅游基地,深耕消費扶貧領域

       一條筆直的硬底化道路,從村頭一直延伸到1200多畝的稻田里。筆直的大道兩旁,一邊是廣闊的田地,一邊是肉鵝養殖基地。冬日暖陽下,兩萬多只肉鵝或游戈在水塘里,或在田地里悠然曬太陽。放眼看去,但見波光粼粼水塘上,鵝只嬉戲,剛翻過地不久的連片田間井然,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這些鵝蛋是今天早上撿的,準備用來孵化鵝苗。行情好的時候一個獅頭鵝苗賣到78元。分批過來訂購的客戶都是把貨車直接開到養殖場基地邊,很方便。”下村一位貧困戶大姐挑著滿滿的一擔鵝蛋高興地對記者說。據了解,為有利于扶貧產業持續發展,便于貧困戶與村民勞作,為當地工農業生產打下良好的交通基礎,下村投入了約84萬元資金建設村道路硬底化項目。該項目道路所涉及耕地面積1500畝,主要功能是為群眾和貧困戶開展種養生產,1200畝良田稻谷機械化作業提供服務。這對提高整體的扶貧產業現代化、規模化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解決了當地人民群眾出行難,改善當地居住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大局,建設和諧、安康、繁榮的新農村。

     “目前已投入330多萬元建設配套的下村生態旅游基地。有水上民宿、釣蝦、燒烤、游樂園等等,很快就可以開放使用了。”陳勝偉帶記者一行參觀了新籌建的下村生態旅游基地,該基地除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游樂設施,還特別開設了扶貧產品直播展銷間,很好地拓展了消費扶貧的領域。陳勝偉高興地向記者描繪藍圖:籌建下村村鄉村生態旅游基地,是更好地統籌村內資源,同時為進一步做好下村村消費扶貧工作。充分落實“村村開網店·店店有網紅”網絡扶貧行動,投入扶貧資金約9.1萬元建設下村村扶貧產品直播間建設項目,就是把村內特色扶貧農產品推向全國,助力鄉村振興。

       此外,記者了解到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下村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投入扶貧資金2.98萬元建設智慧黨建視訊系統建設項目。該項目通過隨時隨地多方面對面的互動溝通,加強村黨支部及各支部書記和外地流動黨員的聯系,并能針對重點事項難點問題群策群力,實現抓基層黨建促脫貧攻堅、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和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為了精準脫貧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雙重目標,推進“公益扶貧崗位進村”工程,下村還投入扶貧資金5.4萬元成立下村公益性崗位扶貧項目。下村探索扶貧公益性崗位,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一批公益崗位,項目的實施,社會效益顯著,實現貧困人口的就業和增收,促進貧困人口就近就業、穩定增收的同時,還能激發貧困戶脫貧信心和內生動力,促進自立自強和自主脫貧。同時可增加當地的公共服務供給。

                                         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注入鄉村振興精神動力

    “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件基礎。鄉風文明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所以下村在強化集聚產業鏈地同時,持續深入培樹文明鄉風,弘揚新風正氣,提振貧困群眾脫貧志氣,增強脫貧本領,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真正投入鄉村振興的熱潮當中。”樟鋪鎮黨委書記肖康福表示,脫貧攻堅推進到今天,更要做好防止返貧工作。如在群眾當中要開展“勞動最光榮,幸福靠奮斗”專項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勤勞光榮、懶惰可恥”宣傳教育,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脫貧攻堅的主體意識,摒棄“等靠要”思想;尤其是廣泛宣傳脫貧增收典型事例,組織貧困群眾參觀學習成功脫貧典型,特別是身邊的成功案例,增強脫貧信心的同時,也參與鄉村振興的建設當中。

      為了防止返貧,下村加大免費技能、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實現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培訓常態化和全覆蓋。健全長效機制,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貧困戶扶貧產業的后續服務。完善產業扶貧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全面建立產業指導員制度,組織合作社專業技術力量,為貧困戶提供種、養殖業技術指導和服務保障,切實提升產業扶貧、精準脫貧質量,確保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完善產業扶貧獎補措施,通過 “積分制”活動開展產業扶貧示范戶評選活動,對自主發展產業成效較好的貧困戶,給予鼓勵和獎勵支持,用身邊事教育引導身邊人,樹立勤勞致富的價值導向。建立農民技能培訓基地,圍繞貧困群眾產業發展需要,強化實操實訓,培養貧困群眾自力更生意識,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培育發展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集中培育、集中扶持,形成區域優勢特色產業,解決區域發展問題。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和扶持貧困戶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種養結合,將分散的到戶產業項目融入到主導產業中來,提高主導產業的減貧帶貧能力,提高貧困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帶動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推動各涉農院校和科研機構與村對接。據悉,下村目前已主動協調推動廣東科貿職業學院與村對接,為村扶貧產業項目提供技術服務,提高科研水平。

     (作者單位:湛江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