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政策解讀
依據《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工作部署,市科技局組織編制《湛江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主要明確“十四五”時期我市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要舉措,規劃期為2021-2025年。
一、規劃制定的背景及依據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建設“區域創新中心”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強化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作用,推動我市科技創新水平再上新臺階,根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廣東省委關于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二、規劃編制過程
為編制好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
我局高度重視編制工作,成立由市科技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各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科室科長(負責人)任組員的湛江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湛江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和編制工作方案》。編制工作期間,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5次召開會議,聽取、討論規劃編制組的工作進展,提出解決路徑并做出下一階段工作安排。
(二)組織專題調研活動。
為了順利完成湛江市“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的編寫工作,從2019年12月開始到2020年3月底,我局積極聯系對接國家、省“十四五”規劃,了解掌握先進地方和周邊地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亮點和思路等工作,形成規劃基本思路。2020年3月到9月底,率編制團隊分別對湛江市各縣(市、區)、駐湛高校、十幾家科研院所以及企業召開專題調研活動,主要聽取各各地科技主管部門、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關于“十四五”規劃的建議、思路、看法。完成初稿后,2020年10月率編制團隊赴海口、汕頭、廈門、寧波、大連和廣州等沿海城市開展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學習與對接。充分調研和座談,對于規劃初稿的修改和完善,規劃送審稿的完成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廣泛征求各方意見。
規劃編制過程中,注重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增強規劃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行性。2020年11月25日聽取了歐先偉、科技局吳康秀以及湛江灣實驗室嚴俊主任關于規劃的修改建議;12月26日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會長朱善璐對規劃提出了修改建議;此外,召開規劃專家咨詢組專家學者、各縣(市、區)科技主管部門、社會各界和市直部門代表參加的專家座談會,并征求了各有關單位以及各縣(市、區)等40多家單位關于規劃初稿的意見。經過多輪征求意見以及專家座談論證,大部分合理建議都得到采納;部分未被采納的建議也給予了合理解釋。
(四)積極開展規劃對接。
一是與國家國民經濟“十四五”規劃和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四五”對接,在指導思想上體現理念的一致性;二是與廣東省國民經濟“十四五”規劃、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對接,在主要任務上體現方向的一致性;三是與湛江市國民經濟“十四五”規劃和其他各部門專項規劃的對接,在重點內容和具體工作安排上體現針對性、可行性和規劃間的一致性。
(五)認真組織專家論證
2021年1月6日,我局組織了20多名專家對湛江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稿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方面進行專家論證,規劃原則上通過了專家論證,并根據專家評審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規劃內容。
三、規劃的框架與主要內容
(一)框架結構
規劃總體有十章組成。第一章明確了湛江當前的科技創新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形勢以及“十四五”期間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第二章明確了湛江科技發展的技術體系構建;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別從企業主體,人才建設與生命健康等三方面明確了“十四五”的發展方向;第六章與第七章明確了湛江科技發展的平臺建設和協同聯動體系建設;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別從科技生態環境、體制機制和組織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強化保障措施。
(二)主要內容
結合湛江科技創新“十四五”期間的重要舉措和重點內容,本規劃主要內容是一個發展目標,六個重大舉措,三個主要支撐。
一個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六個重大舉措:到2025年構建具有產業特色的現代技術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創新人才隊伍,關注人民生命健康,打造省域副中心創新策源地,完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三個主要支撐: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科技創新治理能力建設和保障措施。
(三)目標設置與指標說明
到2025年,基本建成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全國海洋創新高地”;全市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科技創新質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構建;主要創新指標接近省域副中心城市水平,建設一個創新要素集聚、創新活力迸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綜合性、開放共享型科技創新中心,建成粵西及北部灣區域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創新人才交融、成果交易的重要樞紐地,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全面優化;成為具有示范引領帶動作用的創新型中心城市。
文件鏈接:http://www.lggbt.com/bmzz/wcsrmzfw/zwgk/ztzl/yhyshj/yszc/content/post_157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