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吳陽鎮沙角旋開展“吳川沙螺”增殖放流
吳川市人民政府網訊 12月13日,湛江市鑒江供水樞紐工程魚類增殖站尖紫蛤(沙螺)繁育運營管護項目通過階段性驗收,首批110多萬粒吳川沙螺幼苗在吳陽鎮沙角旋進行增殖放流。
今年我市在市尖紫蛤(沙螺)種苗繁育基地啟動尖紫蛤(沙螺)繁育運營管護項目。該項目由廣東海洋大學和中農國際農業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經過親貝培育、規模化人工育苗和人工養殖三個階段,成功培育出大批量的沙螺幼苗。
當天,在沙螺繁育項目驗收會議上,該項目通過了階段性驗收。副市長譚斐希望項目實施方繼續努力,積極探索和積累人工養殖沙螺經驗,試驗成功后向養殖戶推廣,讓消失在人們視野多年的吳川沙螺重回餐桌,造福一方百姓。
隨后,首批110多萬粒沙螺幼苗在吳陽鎮沙角旋尖紫蛤(沙螺)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進行增殖放流,幫助恢復當地沙螺種群數量。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 黃海立:我們今天(12月13日)放的是吳川鑒江河口特有種——吳川沙螺,學名是尖紫蛤。吳川沙螺在清朝的時候是一個貢品,(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自然資源量逐步下降,90年代初在鑒江河口成立國家級沙螺種質資源保護區。
吳川沙螺具有非常高的生態價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黃海立教授表示沙螺養殖前景非常廣闊。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 黃海立:作為地方特色品種,(吳川沙螺)也是一個優質水產品,把它開發成養殖品種,對河口地區養殖品種結構優化提升具有重大意義。沙螺以單細胞藻類、有機碎屑作為餌料,在近岸水域生態環境修復,還有凈化都有很大的意義,這個是生態意義。這個(沙螺養殖)項目推廣開來,對蝦養殖尾水(將)轉廢為用,解決了(沙螺)飼料的問題。我對這個項目抱有很大希望,有信心把這個項目做好。(陳華 李勇)
編輯:余春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