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鋪鎮大路村村民創業打工“兩相宜”
湛江日報 日前,吳川市樟鋪鎮大路村的大路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的10多畝冰淇淋番薯售罄,基地收入約10萬元。“每天100元錢,在家門口打工,很不錯。”到基地務工的10多位貧困農民也很開心。
田園上的歡聲笑語彰顯出這塊現代農業基地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也折射出三位退伍老兵艱苦創業的成功。三個老兵創建高效農業基地
這塊占地140多畝的現代農業園地位于大路和龍塘兩村之間,是這兩條村三位退伍老兵謝觀保、駱觀明、陳亞春創辦,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現代農業基地之一。
記者在大路村干部李藝的帶領下,看到了這塊一馬平川的種植基地,地里種有各幾十畝的冰淇淋番薯、優質水稻等作物。謝觀保正指揮田地里的幾十名務工農民開挖番薯。到田頭來收購的安徽客商胡關度說,這冰淇淋番薯在市場很受歡迎。但是,對于這個種植基地來說,賣番薯只是“小點心”,賣番薯種苗才是“重頭戲”,種一畝番薯三個多月能賺近1萬元。
曬得黝黑的謝觀保解釋道,北方5月開始大面積種植優質冰淇淋番薯,但大量的種苗靠南方提供,我們抓住這商機,利用這里冬季光熱充足種薯育苗,這10多畝番薯收獲前已割藤取苗大量銷往安徽等地,一畝番薯賣種苗能賺到七八千塊錢。
這只是基地“經營農業”策略的“冰山一角”。謝觀保說,這140多畝基地全部進行科學輪種,種了水稻種瓜菜,全是珍稀優質品種,進行無公害生態種植,種出的稻米1斤能賣到10塊錢。收割完早造水稻后接著種植北方雪菜,收割,曬干,打入真空包裝,以干菜供貨全國各地。種植收獲,一年四季,沒有停歇。
據悉,雪菜是基地里最具特色的種植,去年基地種植兩批共40畝,易種好賣,簡單加工成干菜后賣10元一小包,一畝雪菜40多天能賺四五千塊,效益明顯。
看似平淡無奇的種植基地,蘊含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種植理念,加上“精準經營”策略推動了整個基地種植效益的節節攀升。李藝說,這三個老兵了不起,創新種植模式,發展特色農業,帶動當地農民走現代農業之路,盡力回報家鄉。扶貧濟困展現老兵情懷
當地很多農民對謝觀保、駱觀明、陳亞春三人充滿愛心的創業故事耳熟能詳。
他們均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退伍兵,謝觀保從上海空軍后勤部隊退役后,把從部隊學到的種菜技術帶回家鄉,多年來一直在當地種植雪菜,辟出一條高效農業之路。后來他又帶動駱觀明、陳亞春兩位戰友一起發展,效益日益明顯。樟鋪鎮政府到大路村扶貧后,著力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去年初支持他們擴大種植面積從10多畝到140多畝,創辦一個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基地。鎮政府給基地投資5萬元,為全村30多戶貧困戶帶來每年固定分紅。
三人創辦基地以來,秉持現代種植理念,引進新品種,開拓新市場,不斷提升種植效益。同時把種植效益對接社會效益,租種無勞動力的貧困戶、五保戶田地,不僅付地租,收成后還為他們送去米菜等。助力扶貧奔康,基地雇用幾十名農民工,優待入園打工的10多名貧困戶,主動幫扶,共同致富。
正在挖番薯的貧困戶李鋒霸說,基地就在村口,每天進來鋤草、施肥、收割,加工雪菜等,雖然我們干活比不上青壯勞動力,工錢不少,還多了,我每月爭取進園打工20來天,能賺到兩三千塊錢,一家子如今基本脫貧了。
目前,他們成立大路農業專業合作社,以此帶動更多農民加盟,推動當地現代農業發展。謝觀保對記者說,今年他們又租了當地60多畝地,準備把基地擴大到200畝以上,希望做大做強,能幫助更多貧困農民,帶動大家致富奔康。(記者賴寒霜 通訊員龍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