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少女,日韩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完整版,亚洲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首頁 > 政務公開 > 財政信息

吳川市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時間:2014-04-26 16:16:33 來源:本網
【 打印 】

  

——2014年3月11日在吳川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吳川市財政局局長 龔啟圖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提出吳川市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請予審議。


  一、關于2013年全市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市財政部門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主題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主基調,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抓收入、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圓滿完成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預算任務和實現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突破5億元大關,財政預算總體執行情況良好,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需要。


  (一)2013年全市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3,32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51,731萬元的103.08%,比上年同期增加7,138萬元,增長15.45%,分別高于省增幅(13.60%)1.85個百分點和湛江市增幅(15.02%)0.43個百分點,在五個縣(市)中排名第二。其中:稅收收入32,598萬元,同比增加4,416萬元,增長15.67%,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61.13%;非稅收入20,728萬元,同比增加2,722萬元,增長15.12%,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38.87%。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上級補助收入、上年結余收入、調入資金等,全年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263,390萬元。


  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8,014萬元,完成年初預算179,585萬元的126.97%,比上年增加17,763萬元,增長8.45%。支出主要集中在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一般公共服務等四個方面,共18.23億元,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重79.97%,高于上年7.56個百分點。全年財政收支相抵,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余。(詳見附件一:2013年度吳川市公共財政收支決算總表)


  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支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詳見附表二、附表三,請各位代表查閱。


  (二)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執行情況


  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1,328萬元,完成預算 86.33%,同比增長122.63%;加上上級補助收入13,116萬元,上年結余收入17,162萬元,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收入 51,606萬元。


  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5,747萬元,完成預算 61.50%,同比增長65.72%,全年收支相抵結余25,859萬元。


  (三)預備費的使用情況


  2013年本級政府設置預備費2,200萬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務1,198萬元、公共安全189萬元、教育31萬元、科學技術2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37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48萬元、醫療衛生28萬元、節能環保188萬元、城鄉社區事務218萬元、農林水事務156萬元、交通運輸35萬元、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3萬元、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56萬元和金融監督等事務支出11萬元。


  (四)落實市人大預算決議及代表建議有關情況


  市十五屆人大三次全會的人大代表在審議2013年預算草案的過程中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包括完善財政體制、推進財政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加大民生投入、強化財政管理等內容,涉及到財政工作的各個方面。針對市人大代表和市人大財經委所提的各項意見,市財政局認真研究和梳理,并在工作中積極落實。2013年市財政局承辦的人大建議共9件,全部按照要求按時答復完畢,答復率100%。通過辦理人大代表建議,積極推動相關工作開展,增強辦理實效,使得人大代表的“良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


  (五)2013年全市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呈現“四高”特點


  1、公共財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和湛江市增幅水平。


  2013年我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5.45%,分別高于省增幅(13.60%)1.85個百分點和湛江市增幅(15.02%)0.43個百分點,但低于縣級市廉江(21.19%)增幅的5.74個百分點。與湛江開發區(21.14%)、霞山區(16.31%)增幅及絕對額的差距越來越大。


  2、五大主體稅種增幅高于財政收入增長。


  2013年我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等五大主體稅種本級庫收入21,00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73萬元,增長22.61%,高于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7.16個百分點,拉動稅收收入增長13.74個百分點;2013年我市地方八種稅種除城鎮土地使用稅減收221萬元和耕地占用稅減收601萬元之外,地方六稅種均實現不同程度增收,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達4.84%。


  3、房地產和建筑行業稅收增幅高于其他行業增幅。


  2013年我市房地產和建筑行業(不含國稅征收部分)共增收5,343萬元(按地稅征收全口徑計算),占地稅收入增收總額7,343萬元(全口徑計算)的72.76%,對地稅征收稅收收入中繳納稅額貢獻超過一半,拉動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稅收增長13.27個百分點,高于其他行業稅收增幅。


  4、鎮(街)稅收增幅高于財政收入增長。


  2013年鎮(街)公共財政收入10,28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04萬元,增長21.27%,高于財政收入增長的5.82個百分點,拉動稅收增長6.40個百分點,但鎮(街)收入增幅參差不齊,吳陽、王村港、樟鋪分別增幅64.91%、57.14%、50.65%;長岐、蘭石分別減幅13.56%、8.12%。從收入絕對額來看,鎮(街)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六)2013年全市預算執行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抓收入強征管,圓滿完成全年預算收入任務。


  全市財政部門狠抓增收節支,深挖增收潛力,強化征管,落實一系列綜合增收措施,實現收入質效增長和實現公共財政收入突破5億元大關。一是主動加強與稅務部門的協作,牽頭召開財稅工作聯席會議,深入剖析收入緩慢的原因,并嚴格落實專人負責分片抓收入制度、每月通報制度等各項增收措施,確保收入實現穩健增長目標;二是完善鎮(街)收入和激勵財政收入的考核辦法。實施收入與經費獎勵掛鉤機制,進一步提高鎮(街)和征收部門收入的積極性;三是緊盯重點項目稅收不放松,切實做到應收盡收。聯合稅務、住建、國土、房產、公安等部門構建重點項目聯動方案,抓好房地產、建筑施工企業等重點稅源排查和監控工作,實現顆粒歸倉;四是加強非稅收入征管,注重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實施非稅收入管理權限歸口管理,推行非稅收上線征收,落實非稅收入績效管理機制,重點抓好污水處理廠經營權、河沙拍賣等非稅工作工作,力促2013年全市非稅增收2,722萬元。同時注重非稅收入占公共財政收入比例,2013年非稅收入占比38.87%,比上年下降了0.11個百分點,圓滿完成全年預算收入任務并實現質效增收。


  2、落政策推轉型,實現穩增長促發展目標。


  全市財政部門把培植財源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抓好穩增長促發展的措施落實。一是千方百計籌集資金,保證市政府重點項目建設需要。一方面投入資金1.96億元支持沿江路改造、蓬吳線二期工程、老鴉埇垃圾場、梅菉水閘重建、垃圾填埋場、海濱一路、工業長廊、漁港公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實現項目促發展目標;與廣東南粵銀行融資8,000萬元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爭取省市資金2,912萬元支持產業轉移工業園、羽絨、鞋業、再生資源、食品產業等基地建設;二是大力支持骨干企業轉型升級。投入資金300萬元支持羽絨等行業骨干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三是落實消費擴大內需政策,切實增強有效需求。全年兌付石油價格補貼1,702萬元,提高農村和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四是落實好財政政策,全年落實企業出口退稅9,215萬元,免抵稅額1,989萬元,推進“營改增”改革減輕企業稅負率10%;支持外貿企業利用外資558萬美元,外貿出口額14,600萬美元,力促經濟增長;五是落實招商引資激勵機制,縮小鎮(街)經濟發展的差距。全年投入817萬元經費支持招商引資、優化經濟環境建設;投入963萬元支持高標基本農田項目建設,促進鎮(街)經濟協調健康發展。


  3、保民生促均等,推進“三宜”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


  (1)實施財政增收普惠于民的原則,注重改善民生。將全年財政增收全部用于提高公職人員津補貼、醫保、五保及低保戶標準。一是投入1億元實施公職人員津補貼“托低”政策達年人均30,188元;二是投入1,859萬元提高邊遠農村教師補貼;三是投入817萬元提高五保低保戶補貼標準。2013年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18.60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1.58%,比上年提高了0.94個百分點,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突破。


  (2)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保障教育創強建設。全年教育支出74,382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2.62%,高于上年3.6個百分點,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目標。其中:投入3,071萬元支持體育中心、博物館建設;投入2,739萬元推進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和規范化學校建設;投入13,321萬元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投入5,049萬元實現教師工資“兩相當”政策;投入3,402萬元推進教育創強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3)落實社保醫療政策,確保民生底線達標。2013年社保、醫療支出78,881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4.59%,高于上年 3.33個百分點。其中:投入26,557萬元落實新型農村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投入3,771萬元保障農村和城鎮最低生活;投入1,698萬元保障五保戶、低保戶達標;投入1,464萬元解決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和鄉村醫生補助,切實解決農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鎮”的就醫難問題。


  (4)落實惠民政策,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全年落實強農惠農等農林水資金15,934萬元,全力支持基本農田設施、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農村飲水工程、農村低收入和貧困戶住房及農業生產救災等項目建設。其中:投入洪災水毀水利工程修復1,620萬元,農村飲水資金1,777萬元;同時兌付種糧農民綜直補貼3,677萬元、農作物良種補貼754萬元。


  4、推改革提績效,實現財政精細化管理新提高。


  一是推進公務卡結算制度改革,實現“三公”經費零增長目標。全市所有581個行政事業單位納入公務卡改革范疇,全年各預算單位公務卡結算率達60%,各預算單位“三公”經費支出5,324萬元,比上年壓減了1,447萬元,減幅率達21%,改革效果顯著;二是進一步規范財政資金專戶管理,實行財政賬戶轉歸國庫部門統一管理,切實保障財政資金安全。三是推進政府采購改革,進一步規范采購內部管理規程,并簡化采購手續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全年政府采購規模達18,468.90萬元,節約資金1,511.13萬元,節約率7.2%。四是強化基本建設投資的管理。全年編制工程預算結算65宗,審定工程總價23,514.64萬元,核減率24.38%。五是推行惠農資金“一卡通”制度改革。2013年通過“一卡通”兌付種糧綜直補、良種補貼、石油價格補貼等惠農資金6,133萬元,有效防止涉及資金侵占、挪用行為,實現“零上訪”。六是推進資金監督制度改革。改變過去既為“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做法,提升財政監督效益。全年認真開展計生、環保和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進行專項檢查,有效規范專項資金管理;積極開展對市四中、梅錄中學和吳陽中學等單位進行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促進其會計核算質量提升;同時抓好貫徹實施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培訓。七是推進非稅管理改革。實施非稅收入上線征管,堵塞漏洞。八是推進村級代理記賬制,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全年將194個村(居)社區及梅錄何屋底居民小組賬務進行代理記賬,切實做到村級財務日清月結;并對194個村(居)委會實施村級財務換屆審計,確保農村穩定。九是嚴格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促進反腐倡廉建設。一方面扎實開展整治“小金庫”清查和違規使用專項資金活動,鏟除腐敗根源,從源頭上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庫”及規范專項資金管理長效機制;另一方面扎實開展清理辦公用房和整治修建樓堂館所活動,嚴控辦公用房修建改造項目,保證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十是推進政務公開,接受群眾“陽光”監督。積極推進預算信息公開,堅持每月向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通報全市預算收支執行情況,接受群眾監督。


  各位代表!2013年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全市財政收支規模進一步擴大,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這是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市財稅部門扎實工作、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財政運作和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財政收入總量不大;財政增收基礎還不牢固,鎮(街)收入差距堪大;重點項目建設、民生政策落實、統籌城鄉發展等資金需求不斷增加,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財政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關于2014年全市預算草案


  (一)準確把握2014年我市財政形勢


  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展望2014年,我市面臨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有利條件: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實施“四大”發展戰略,打好工業項目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擴容提質“三大會戰”,落實今年17項重點工作和43項重點項目,對推動吳川經濟社會新一輪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不利條件:世界經濟復蘇勢頭緩慢,國家對房地產業的調控仍將繼續,各項結構性減稅政策還將陸續出臺,從財政收入看,近年來工業、投資、外貿出口、企業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的逐步收窄將明顯影響2014年主體稅種收入的增長;房地產調控和信貸緊縮政策對財稅收入產生的沖擊將繼續顯現;從支出安排看,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決策部署,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再加上財政各項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支出結構日益固化,加劇了財政收支矛盾,增加了統籌安排的難度。綜合分析,我市財政收支矛盾仍然較為突出,必須有保有壓、科學編制2014年預算。


  (二)2014年全市預算安排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及總體安排


  1、編制2014年預算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及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為具有江海特色的現代化宜居宜業宜游城市”的目標,堅持穩中求快、致力深化改革,全力以赴做大做優經濟“蛋糕”,將“穩增長、優結構、促規范、強監管、保民生、重節約、提績效”和集中財力辦大事貫穿于財政預算編制工作始終,有效提升財政資金效益,為打造江海特色的現代化“三宜”城市提供堅實財力保障。


  2、編制2014年預算的基本原則


  一是財政增長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相適應;二是堅持量入為出,確保收支平衡;三是堅持預算編制公共性,財政支出安排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原則,優先保障法定支出和民生支出;四是堅持厲行節約,控制一般性支出;五是堅持預算編制的重點性。預算編制要突出重點,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項目建設的需要,以實現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預期目標;六是堅持預算編制的績效性。預算編制體現增強預算約束力和績效評估,強化預算支出責任和效率,推進預算績效管理。


  3、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安排


  2014年預算主要指標安排如下:全市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231,789萬元,比上年預算數183,915萬元增加47,874萬元,增長26.03%。其中: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9,726萬元,比上年執行數增加6,400萬元,增長12%。全市公共財政預算總支出231,789萬元,比上年預算數183,915萬元增加47,874萬元,增長26.03%。其中: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6,742萬元,比上年預算數179,585萬元增加47,157萬元,增長26.26%;年終結余安排1萬元。(詳見附表六:吳川市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收支總表)


  2014年市本級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安排的重點:


  (1)注重保工資保運作保民生,致力保障改善民生。2014年預算突出保工資保運轉,全年本級新增支出28,678萬元,全部用于保工資、民生和政權正常運轉。其中:人員性支出143,030萬元,占全年可用財力87.21%;保運轉支出30,637萬元,增長3.79%;民生資金安排188,923萬元,增長27.35%,占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3.32%。


  (2)大力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力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綜合運用財政政策、體制和機制等手段,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產業發展,發揮財政資金導向功能,力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按科目統計這方面的支出共安排2,809萬元。


  (3)加強農林水投入力度,促進農林水等事業發展。支持農業改革,進一步完善強農惠農政策體系,完善水利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扶持林業政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全力服務“三農”發展大局。按科目統計這方面的支出共安排17,674萬元,增長79.98%。


  (4)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保障教育創強建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實現教育支出增長高于財政收入的增長,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目標。按科目統計這方面的支出共安排72,079萬元,增長16.19%。


  (5)支持醫藥衛生與計劃生育事業改革發展,提升全市醫療服務水平,推動“健康吳川”建設。支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提高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按科目統計這方面的支出共安排40,564萬元,增長32.79%。


  (6)支持社保事業發展,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支持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優撫、社會福利事業發展,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按科目統計這方面的支出共安排41,725萬元,增長35.53%。


  (7)支持文化產業和文體事業發展,推動“文化吳川”建設。轉變投入方式,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完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按科目統計這方面的支出共安排5,540萬元,增長91.36%。


  (8)支持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推進“生態吳川”建設。大力節能減排工程,加強環境保護,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持續發展。按科目統計這方面的支出共安排2,372萬元,增長32.22%。


  4、2014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安排


  2014年基金預算總收入安排60,755萬元。其中:本級基金預算收入34,895萬元,比2013年執行數21,328萬元,增長63.61%。本級基金預算支出安排60,755萬元,比上年預算數增加18,888萬元,增長45.11%。(詳見附表七:吳川市2014年政府基金預算收支總表)


  5、2014年財政專戶資金收支安排


  2014年財政專戶外資金總收入安排20,511萬元,其中:本級財政專戶收入安排17,042萬元,比上年執行數18,701萬元減少8.87%。財政專戶資金總支出20,511萬元,比上年預算數增長14.89%。(詳見附表八:吳川市2014年財政專戶資金收支預算總表)


  三、真抓實干,乘勢而上,再創2014年財政工作新佳績


  為確保完成2014年各項預算任務,我們按照市委提出實施“四大”發展戰略、打好“三大會戰”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率先跨越”,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創新工作實踐,以更加強烈的擔當意識加快發展,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感多作貢獻,重點抓好“四個提升”。


  (一)做好財政發展規劃,提升財政保障水平。要緊緊圍繞市委提出“做大做優經濟‘蛋糕’,推動吳川經濟社會新一輪發展”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財政職能,認真做好財政發展規劃和增長規模測算,加強財政經濟運行分析和監測,挖掘增收潛力,確保財政實力“率先跨越、多作貢獻”。拓寬籌資渠道,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為加快發展夯實基礎。繼續完善鎮級財政體制,構建市鎮利益共同體系。采取扎實有力措施,將收入目標任務按部門、鎮(街)及月份層層分解,確保每個月、每個季度、整個年度的預算收入目標任務實現。同時,進一步抓好支出進度,建立預算支出進度責任制,加快專款支出進度、往來資金清理,提高預算執行均衡性。


  (二)積極發揮財政職能,提升服務轉型升級能力。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突出支持自主創新,推動產業向高溢化、高質化、高新化發展;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和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認真貫徹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措施,全面落實減免稅費政策;進一步落實完善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促進全民創業,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三)突出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基本服務水平。按“建體系、抓改革、優機制、提效率”的思路,科學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運行機制。堅持以人為本,打造“民生財政”,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在財政支出安排上優先保障法定和民生支出,突出保障“修路、種樹、治水、收入”、民生實事等民生資金需要,將市本級新增財力全部投入民生,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實力。強化基本保障,適當擴大基本保障范圍,提高保障標準,努力提升基本服務水平。


  (四)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提升財政工作效能。堅決落實國務院向社會承諾的“約法三章”,用簡樸的政府取信于民、造福人民,以政府的緊日子換來人民的好日子。一是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騰出財力空間解決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優先保證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和社會穩定的民生支出。二是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非稅上線、政府采購、公務卡結算制度、村級會計代理記賬制等改革,確保改革取得實效。三是開展采購績效評價。選擇影響較大和有代表性的重點支出項目,實施項目績效評價,推動資源和部門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并將績效管理引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環節,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時效性。四是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突出公共資源公益性,完善國有資本收益收繳機制,努力提高國有資產的公共質效。五是加強專項資金整合。今年將通過壓減市本級支出結構,統籌歷年結余等途徑,整合資金用于重點項目和民生項目建設。同時,要針對農田水利資金進行整合,集中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揮資金的具體效益。六是加強財政監督,確保財政性資金使用安全效用。抓好惠農資金、重點項目資金、國計民生資金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財政性資金管理有序、使用依規、用后有效。


  各位代表,做好2014年的財稅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下,以更開闊的思路、更有力的舉措、更昂揚的斗志、更高尚的作風,認真落實曹興書記提出的“早、實、快、好”四字方針,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圓滿完成全年預算任務,為做大做強財政“蛋糕”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