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湛江“氣質”“水質”全省領先
1月24日,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公布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記者從會上獲悉,去年,湛江市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近岸海域水質持續位居全省“第一方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氣質”“水質”均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3年,湛江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48,全省排名第二,總體較2022年改善3.5%;全市AQI達標率97.3%,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PM2.5濃度年均值為2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8%,達到近五年最好水平。AQI達標率和PM2.5濃度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湛江市7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連續多年保持100%。其中,鑒江黃坡斷面水質比2022年提升了1個水質類別;南渡河南渡河橋和袂花江黃竹尾水閘2個斷面比年度水質目標提升了1個類別。13個省考斷面(含7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3.3%,達到年度目標要求,湛江市水質改善幅度排名全省前列。全市5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始終保持100%。
湛江市全年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95.8%,超過省下達92.0%的水質目標,全省排名第五,較2022年提高了2.7%。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近年來,湛江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理念,持續做好“工業+”“生態+”“數字+”文章,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堅決守護好湛江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
一份份成績單的背后,凝聚著全市上下對良好生態孜孜不倦的追求。為保持大氣環境質量不降,湛江市堅持工業源、移動源、面源“三源”共治,全面排查1915家涉氣工業企業、409個油品儲運銷單位以及機動車、生活廢氣污染物排放情況,為污染源精細化管理夯實基礎。加大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力度,寶鋼湛江鋼鐵公司完成改造后顆粒物削減1547噸/年,削減率為43%。截至2023年,全面完成燃煤機組、35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101臺燃煤鍋爐,完成361臺生物質鍋爐整治、57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以及136家涉VOCs企業分級管控和580個儲罐排查工作。累計抽檢柴油貨車1092輛,累計對機動車開展遙感監測2899.28萬輛次,遠程在線監控全市4100臺重型柴油車,持續加大對黑煙車的打擊力度。建設湛江市智慧渣土綜合服務監管平臺,推行施工工地視頻揚塵在線監控監測。強化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管控,加強部門聯防聯控,全年啟動全市污染天氣應對7次,有效減少污染天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去年工作時“點贊”湛江: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項目在湛江寶鋼點火投產,同等規模鐵水產量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萬噸以上,標志著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突破。
斷面水質達標向來是一塊“硬骨頭”。湛江市持續加大碧水攻堅力度,“一斷面一方案”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分類分步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密國(省)考斷面主要干支流監測,定期對斷面水質進行調度和跟蹤督辦,推動完成鶴地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畜禽養殖和魚塘清理整治,督促做好鶴地水庫藻類水華風險防控及應急處置工作,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納入省年度重點攻堅任務的營仔國考斷面月均達標率提高了33.3個百分點,黃竹尾水閘國考斷面月均達標率提高了8.3個百分點。
作為海洋大市和農業大市,近岸海域污染和農村污水治理不容忽視。湛江市加快推進雷州三吉灣、徐聞外羅灣等美麗海灣創建,完成全市海域范圍內入海排污口排查,推進海水養殖污染治理,利用海洋生態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海水養殖排口2721個(次),全年對25個重點入海排污口、20條入海河流進行監測預警,及時將問題圖斑推送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督促抓好整改,推進近岸海域水質逐步改善。全域12149個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為68%,超額完成省民生實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廣東樣本
向綠而行,進無止境。湛江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對生態建設作出具體部署:要以綠美生態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廣東樣本。深入實施綠美湛江生態建設“七大行動”,大力推動“紅樹林之城”建設,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半島。
下一步,湛江市將著力構建綠美生態網絡。開展縣鎮村綠化工作,推進森林城鎮、森林鄉村、綠美古樹鄉村和綠美紅色鄉村建設,倡導“有喜事、來種樹”,持續提升“四旁”“五邊”綠化美化品質。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加快雷州、徐聞2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推進2024年中央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建設,把金牛島紅樹林綠美示范點打造成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高地,把金沙灣紅樹林科普基地和霞山觀海長廊紅樹林濕地修復綠美示范點打造成“紅樹林之城”城市會客廳。
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抓好中央及省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落實。突出抓好九洲江—鶴地水庫、鑒江、袂花江等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加快推進鶴地水庫污染整治。大力推進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和水泥行業超低排放升級改造。推進美麗海灣建設與保護,加大湛江灣、外羅灣等重點海域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廣泛開展“凈灘”志愿行動。加快推進市中心城區水生態治理工作,完成整治片區雨污分流改造。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和“無廢細胞”創建,推動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將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穩妥推進“雙碳”工作,引導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持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CCUS項目試點示范工作。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積極推進雷州、徐聞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探索建立綠色低碳產業園區,爭取獲批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大力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綠色出行、節水節電、“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成為社會新風尚。
林宇云 黃藝文